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馬德榮
1995年9月,是哲學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也是哲學所圖書館建館四十年。在過去的四十年里,隨著本所哲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在各屆所領導的關懷、眾多科研人員參與及圖書館工作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圖書館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基礎藏書扎實、專業藏書豐富,基本滿足科研需求,得到有關專家學者認同的專業圖書館。
回憶四十年的歷程,使我不能忘記首任哲學所所長潘梓年,以及相繼來所的大批研究人員,正是他們對藏書建設的重視,才有了今天的優質藏書。是他們的辛勤汗水,長期澆灌在藏書建設上,使得圖書館工作已成為哲學研究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多年來為哲學研究提供必需的文獻資源,為促進科研工作的繁榮發展和出成果、出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使我難以忘記的是:早在哲學所籌建之初,潘梓年同志就關懷著圖書館的建設。當時凡高價貴重書刊,潘老都要親自審批,決定購買與否。哲學所和原蘇聯科學院哲學所進行學術交流之際,潘老不失時機提出雙方開展書刊交流,因而本館先后得到該所贈送的書刊,如早期原版馬恩著作全集、普列漢諾夫全集及較完整的期刊《蘇聯哲學問題》等。后來,李奇、李光燦、王慎失等同志相繼來所,負責挑選書刊,圈選新書目。從馬市大街遷至中關村后,所內人員大增,如金岳霖、賀麟、容肇祖、汪奠基、沈有鼎等先生陸續來所。容、賀先生更是積極投入線裝書及西文圖書的選購上。容先生不辭勞苦,帶著我跑遍琉璃廠各大小古舊書店挑選線裝圖書。與此同時,各書店送來的一批批樣書,容先生都親自審視挑選。從1956年到1957年初,僅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采進線裝圖書五萬余冊,形成本館研究古今中外哲學不可多得的基礎藏書,為后來科研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經部”750種,占全部線裝藏書的20.27%;“史部”598種,占16.16%;“子部”l411種,占38.4%;“集部”541種,占14.62% ;“叢部”406種,占10.97%。而諸子百家的有關著述尤為珍貴,如元刊本《荀子》、明萬歷刻本《李氏續焚書》、《九正易因》,明版稿本《老子翼》等。更有著名哲學家、科學家方以智父親方孔炤所著《周易時論合編》。記得歷史所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生前研究方以智哲學思想時,遍尋此書不見,曾派助手去方以智家鄉安徽搜尋未得,因此該書一度被認定是“見目不見書”的失傳本,然卻在哲學所圖書館目錄中發現該書,滿足了侯先生研究之需,該書堪稱國內孤本。其他大部頭叢書,如《四部叢刊(初、二、三編)》、《四部備要》、《四庫全書珍本》、《叢書集成》、《圖書集成》等之外,尚有《儒學警悟》、《百川學?!?、《說郛》、《漢魏叢書》、《玉函山房輯佚書》、《船山遺書》、《士禮居叢書、》《古逸叢書》、《抱經堂叢書》、《經訓堂叢書》、《知不足齋叢書》、《皇清經解》、及《續編》、《子匯》等??傊?,這些線裝圖書,今日難求,這些寶藏,不僅為本所科研所必需,也為所外學者專家所稱頌。
本所外文藏書不足5萬冊(其中西文圖書3萬余冊,俄文圖書不足2萬冊、日文圖書5干冊),這些圖書基本上是在各研究室有關同志的關注下入藏的,所以用來得心應手。如在西方哲學的藏書中,滲透了賀麟、梁存秀、葉秀山、薛華、傅樂安等同志的汗水,至今,梁存秀同志仍是我們西文圖書采購的參與者,有求必應,有問必答。
本所西文藏書建設,在馬市大街時只有零星購進,大批入藏應該說始自
日文藏書,一貫得到了已故
對原蘇聯及東歐國家哲學圖書的購進,多通過書目選訂。賈澤林同志為我們按期圈選,如期交回書目,為我們的俄文圖書采購盡心盡責。王炳文、李樹柏等同志對這部分藏書建設,也是極其關心,不時提供有關信息,使我們的這部分藏書,日益系統、完善,做到了建國后蘇聯原版哲學書籍及有關工具書缺漏極少。
在十年浩劫中,被科研人員視如珍寶的線裝古籍及外文圖書,圖書館工作同志也怕稍有不慎使之遭劫,所以在去干校前,想方設法把它們妥善保管起來。從干校返京后,圖書館全體共5位同志借全所同志去冰箱廠勞動之際,征得所領導同意,留在所里清理圖書。當全所同志從冰箱廠返回所時,看到我們正在抓緊整理,不顧勞累,沒有動員,又同我們一齊投入清理書刊的緊張勞動中。經上架清點,當時的8萬余冊寶貴財富無一散失,全所同志無不喜笑顏開,這為即將開展的科研工作鋪平了道路,受到全所同志的一致好評。
哲學所圖書館的藏書,所以能滿足科研的需求,所以能得到所內外專家的好評,得到院內各所圖書館的認同,這與歷屆領導的重視、支持不可分,與默默奉獻的哲學所圖書館工作同志的努力不可分,但其優質藏書,多年形成的扎實基礎,鮮明特色,則與本所廣大科研人員的長期支持密不可分,他們的辛勤汗水滲透在哲學所圖書館本本書刊上。有的老同志已駕鶴西去,但經他們精心培育的哲學寶藏,仍在為哲學研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光芒依舊四射!他們的音容笑貌在我心中永難磨滅。
在這建所、建館四十周年之際,請允許我向為圖書館建設流汗出力的眾多同志們,說一聲:多謝了!
錄入編輯:小蜜蜂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馬德榮
1995年9月,是哲學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也是哲學所圖書館建館四十年。在過去的四十年里,隨著本所哲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在各屆所領導的關懷、眾多科研人員參與及圖書館工作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圖書館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基礎藏書扎實、專業藏書豐富,基本滿足科研需求,得到有關專家學者認同的專業圖書館。
回憶四十年的歷程,使我不能忘記首任哲學所所長潘梓年,以及相繼來所的大批研究人員,正是他們對藏書建設的重視,才有了今天的優質藏書。是他們的辛勤汗水,長期澆灌在藏書建設上,使得圖書館工作已成為哲學研究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多年來為哲學研究提供必需的文獻資源,為促進科研工作的繁榮發展和出成果、出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使我難以忘記的是:早在哲學所籌建之初,潘梓年同志就關懷著圖書館的建設。當時凡高價貴重書刊,潘老都要親自審批,決定購買與否。哲學所和原蘇聯科學院哲學所進行學術交流之際,潘老不失時機提出雙方開展書刊交流,因而本館先后得到該所贈送的書刊,如早期原版馬恩著作全集、普列漢諾夫全集及較完整的期刊《蘇聯哲學問題》等。后來,李奇、李光燦、王慎失等同志相繼來所,負責挑選書刊,圈選新書目。從馬市大街遷至中關村后,所內人員大增,如金岳霖、賀麟、容肇祖、汪奠基、沈有鼎等先生陸續來所。容、賀先生更是積極投入線裝書及西文圖書的選購上。容先生不辭勞苦,帶著我跑遍琉璃廠各大小古舊書店挑選線裝圖書。與此同時,各書店送來的一批批樣書,容先生都親自審視挑選。從1956年到1957年初,僅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采進線裝圖書五萬余冊,形成本館研究古今中外哲學不可多得的基礎藏書,為后來科研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經部”750種,占全部線裝藏書的20.27%;“史部”598種,占16.16%;“子部”l411種,占38.4%;“集部”541種,占14.62% ;“叢部”406種,占10.97%。而諸子百家的有關著述尤為珍貴,如元刊本《荀子》、明萬歷刻本《李氏續焚書》、《九正易因》,明版稿本《老子翼》等。更有著名哲學家、科學家方以智父親方孔炤所著《周易時論合編》。記得歷史所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生前研究方以智哲學思想時,遍尋此書不見,曾派助手去方以智家鄉安徽搜尋未得,因此該書一度被認定是“見目不見書”的失傳本,然卻在哲學所圖書館目錄中發現該書,滿足了侯先生研究之需,該書堪稱國內孤本。其他大部頭叢書,如《四部叢刊(初、二、三編)》、《四部備要》、《四庫全書珍本》、《叢書集成》、《圖書集成》等之外,尚有《儒學警悟》、《百川學?!?、《說郛》、《漢魏叢書》、《玉函山房輯佚書》、《船山遺書》、《士禮居叢書、》《古逸叢書》、《抱經堂叢書》、《經訓堂叢書》、《知不足齋叢書》、《皇清經解》、及《續編》、《子匯》等??傊?,這些線裝圖書,今日難求,這些寶藏,不僅為本所科研所必需,也為所外學者專家所稱頌。
本所外文藏書不足5萬冊(其中西文圖書3萬余冊,俄文圖書不足2萬冊、日文圖書5干冊),這些圖書基本上是在各研究室有關同志的關注下入藏的,所以用來得心應手。如在西方哲學的藏書中,滲透了賀麟、梁存秀、葉秀山、薛華、傅樂安等同志的汗水,至今,梁存秀同志仍是我們西文圖書采購的參與者,有求必應,有問必答。
本所西文藏書建設,在馬市大街時只有零星購進,大批入藏應該說始自
日文藏書,一貫得到了已故
對原蘇聯及東歐國家哲學圖書的購進,多通過書目選訂。賈澤林同志為我們按期圈選,如期交回書目,為我們的俄文圖書采購盡心盡責。王炳文、李樹柏等同志對這部分藏書建設,也是極其關心,不時提供有關信息,使我們的這部分藏書,日益系統、完善,做到了建國后蘇聯原版哲學書籍及有關工具書缺漏極少。
在十年浩劫中,被科研人員視如珍寶的線裝古籍及外文圖書,圖書館工作同志也怕稍有不慎使之遭劫,所以在去干校前,想方設法把它們妥善保管起來。從干校返京后,圖書館全體共5位同志借全所同志去冰箱廠勞動之際,征得所領導同意,留在所里清理圖書。當全所同志從冰箱廠返回所時,看到我們正在抓緊整理,不顧勞累,沒有動員,又同我們一齊投入清理書刊的緊張勞動中。經上架清點,當時的8萬余冊寶貴財富無一散失,全所同志無不喜笑顏開,這為即將開展的科研工作鋪平了道路,受到全所同志的一致好評。
哲學所圖書館的藏書,所以能滿足科研的需求,所以能得到所內外專家的好評,得到院內各所圖書館的認同,這與歷屆領導的重視、支持不可分,與默默奉獻的哲學所圖書館工作同志的努力不可分,但其優質藏書,多年形成的扎實基礎,鮮明特色,則與本所廣大科研人員的長期支持密不可分,他們的辛勤汗水滲透在哲學所圖書館本本書刊上。有的老同志已駕鶴西去,但經他們精心培育的哲學寶藏,仍在為哲學研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光芒依舊四射!他們的音容笑貌在我心中永難磨滅。
在這建所、建館四十周年之際,請允許我向為圖書館建設流汗出力的眾多同志們,說一聲:多謝了!
錄入編輯:小蜜蜂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