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白曉麗
您知道一度被認為是“見目不見書”的失傳本《周易時論合編》、國內罕見的《古希臘哲學殘篇》藏于何處嗎?您知道在我國圖書館界原是缺藏本的蘇聯《哲學問題》雜志的前身,著名的俄文哲學。社會經濟性期刊《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收于何方嗎,告訴您吧,在位于我院科研大樓9層中段和西段的哲學所自管哲學庫內,您不僅可以看到上述珍貴文獻,還可以查到完整系統的哲學專業藏書。哲學書庫負責人王鐵軍說,一些國外著名學者參觀了該所藏書后曾表示,在國外也很難找到如此完整系統的哲學專業藏書。曾任哲學所圖書館主任的王正義也說,曾有科研人員因為舍不得離開哲學所圖書館而放棄調動。
悠久的歷史
哲學所自管的哲學書庫前身為哲學所圖書館。1955年11月,它隨著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哲學研究所的正式建所而建館。1977年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遂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圖書館。1994年底,院圖書館成立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不再購進新書。
建館初期,哲學所圖書館曾收購了著名哲學家張東蓀的全部藏書;中國哲學史學專家、目錄學
中文藏書扎實豐富
中文平裝圖書是哲學書庫主要館藏之一,占全部館藏的38%。除解放后出版的哲學基本收藏齊全外,解放前出版和臺灣、香港近年出版的哲學著作也盡可能搜集入藏。另外,相關學科圖書及各種工具書收藏也較豐富,入藏時還充分注意了按與哲學專業的關系來收藏各相關學科,不同水平的著作。
線裝古籍全部館藏的31%,其中諸子百家的有關著述尤為珍貴,如元刊本《荀子》、明萬歷刻本《李氏續焚書》,《九正易因》鈔本,書上有清初刑部尚書巢可托收藏印記,再如明版稿本《老子翼》等。該館還注意搜求有學術價值的叢書,如《儒學警悟》、《百川學?!?、《說邪》、《漢魏叢書》等。由于缺少古籍版本方面的專門人才,在6萬冊線裝古籍中,尚有不少珍稀版本有待別。
在介紹線裝古籍藏書時王正義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吨芤讜r論合編》是我國明、清時代著名哲學家、科學家方以智的著述,已故著名史學家
外文藏書完整系統
王鐵軍介紹說,在哲學書庫的全部藏書中,英、法、德、俄、日等外文圖書占館藏的20%,對外國哲學史上主要哲學家的著作收藏完整,其中有些國內不易見以。如《亞里士多德著作集》(12卷)、《康德著作集》(10卷)、《黑格爾著作集》(20卷)、《狄德羅全集》、《費希特全集》等珍貴原著都能在館藏中找到;《古希臘哲學殘篇》為國內罕見。近幾十年國外出版的研究哲學史的著作搜集也較為齊全,向為國內學者所矚目。
為了系統地把外文哲學藏書搞好、搞全,哲學所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說是竭盡了全力。王正義告訴記者,在搜集日本哲學藏書時,他們先查日本有多少知名的哲學家,然后逐一發函,希望他們捐贈自己的著作,通過這個活動,把日本哲學著作集齊。
王鐵軍還向記者介紹,哲學書庫入藏的中、外文期刊合訂本占全部館藏的8%,其中一半以上是國外哲學專業期刊。館藏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贈送的《哲學問題》(第1期)在其國內也早已視為珍本。該書庫經過多年篩選,系統收藏的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國外期刊300余種,也都是難得的哲學研究第一手資料。自建館以來國內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也力求做到系統收藏,如20年代到40年代出版的《哲學評論》雜志,已經大部分收齊。從內容看,除綜合性、跨學科期刊外,也有專門研究某一學派或流派,如分析哲學、解釋學、現象學、語言哲學、科學哲學以及哲學史、思想史的期刊。較著名的有《愛雪司》、《國際哲學季刊》、《東西方哲學》等。原蘇聯東歐出版的哲學期刊有50余種,其中有介紹本國哲學的,也有對西哲學進行評價的,如《哲學問題》、《哲學問題》、《哲學科學》等;日本及東方各國出版的哲學期刊也有50余種,較著名的有《理想》、《印度哲學季刊》等;中文期刊中有國內出版的全部哲學、社會科學和全國文科院校學報。此外還藏有臺灣、香港出版的哲學期刊十余種。
期利的收藏也飽含了圖書館人的心血。王正義說,蘇聯出版的《哲學問題》雜志前身——布哈林主編的《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1992年1月-1944 年6月在莫斯科出版,這套雜志對蘇聯建國后理論戰線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我國圖書館原本缺藏。哲學所圖書館曾與一收藏俄國書刊的瑞士書商書信聯系,也沒有找到,后來李樹柏同志到俄進修,哲學所托他搞到一套縮微片。圖書館用此縮微片復印了全套雜志。哲學書庫具有珍貴、豐富的藏書讓我們感到驕傲,但圖書館人殫精竭慮地搜集圖書的過程更令人感動。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
錄入編輯:小蜜蜂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白曉麗
您知道一度被認為是“見目不見書”的失傳本《周易時論合編》、國內罕見的《古希臘哲學殘篇》藏于何處嗎?您知道在我國圖書館界原是缺藏本的蘇聯《哲學問題》雜志的前身,著名的俄文哲學。社會經濟性期刊《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收于何方嗎,告訴您吧,在位于我院科研大樓9層中段和西段的哲學所自管哲學庫內,您不僅可以看到上述珍貴文獻,還可以查到完整系統的哲學專業藏書。哲學書庫負責人王鐵軍說,一些國外著名學者參觀了該所藏書后曾表示,在國外也很難找到如此完整系統的哲學專業藏書。曾任哲學所圖書館主任的王正義也說,曾有科研人員因為舍不得離開哲學所圖書館而放棄調動。
悠久的歷史
哲學所自管的哲學書庫前身為哲學所圖書館。1955年11月,它隨著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哲學研究所的正式建所而建館。1977年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遂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圖書館。1994年底,院圖書館成立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不再購進新書。
建館初期,哲學所圖書館曾收購了著名哲學家張東蓀的全部藏書;中國哲學史學專家、目錄學
中文藏書扎實豐富
中文平裝圖書是哲學書庫主要館藏之一,占全部館藏的38%。除解放后出版的哲學基本收藏齊全外,解放前出版和臺灣、香港近年出版的哲學著作也盡可能搜集入藏。另外,相關學科圖書及各種工具書收藏也較豐富,入藏時還充分注意了按與哲學專業的關系來收藏各相關學科,不同水平的著作。
線裝古籍全部館藏的31%,其中諸子百家的有關著述尤為珍貴,如元刊本《荀子》、明萬歷刻本《李氏續焚書》,《九正易因》鈔本,書上有清初刑部尚書巢可托收藏印記,再如明版稿本《老子翼》等。該館還注意搜求有學術價值的叢書,如《儒學警悟》、《百川學?!?、《說邪》、《漢魏叢書》等。由于缺少古籍版本方面的專門人才,在6萬冊線裝古籍中,尚有不少珍稀版本有待別。
在介紹線裝古籍藏書時王正義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吨芤讜r論合編》是我國明、清時代著名哲學家、科學家方以智的著述,已故著名史學家
外文藏書完整系統
王鐵軍介紹說,在哲學書庫的全部藏書中,英、法、德、俄、日等外文圖書占館藏的20%,對外國哲學史上主要哲學家的著作收藏完整,其中有些國內不易見以。如《亞里士多德著作集》(12卷)、《康德著作集》(10卷)、《黑格爾著作集》(20卷)、《狄德羅全集》、《費希特全集》等珍貴原著都能在館藏中找到;《古希臘哲學殘篇》為國內罕見。近幾十年國外出版的研究哲學史的著作搜集也較為齊全,向為國內學者所矚目。
為了系統地把外文哲學藏書搞好、搞全,哲學所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說是竭盡了全力。王正義告訴記者,在搜集日本哲學藏書時,他們先查日本有多少知名的哲學家,然后逐一發函,希望他們捐贈自己的著作,通過這個活動,把日本哲學著作集齊。
王鐵軍還向記者介紹,哲學書庫入藏的中、外文期刊合訂本占全部館藏的8%,其中一半以上是國外哲學專業期刊。館藏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贈送的《哲學問題》(第1期)在其國內也早已視為珍本。該書庫經過多年篩選,系統收藏的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國外期刊300余種,也都是難得的哲學研究第一手資料。自建館以來國內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也力求做到系統收藏,如20年代到40年代出版的《哲學評論》雜志,已經大部分收齊。從內容看,除綜合性、跨學科期刊外,也有專門研究某一學派或流派,如分析哲學、解釋學、現象學、語言哲學、科學哲學以及哲學史、思想史的期刊。較著名的有《愛雪司》、《國際哲學季刊》、《東西方哲學》等。原蘇聯東歐出版的哲學期刊有50余種,其中有介紹本國哲學的,也有對西哲學進行評價的,如《哲學問題》、《哲學問題》、《哲學科學》等;日本及東方各國出版的哲學期刊也有50余種,較著名的有《理想》、《印度哲學季刊》等;中文期刊中有國內出版的全部哲學、社會科學和全國文科院校學報。此外還藏有臺灣、香港出版的哲學期刊十余種。
期利的收藏也飽含了圖書館人的心血。王正義說,蘇聯出版的《哲學問題》雜志前身——布哈林主編的《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1992年1月-1944 年6月在莫斯科出版,這套雜志對蘇聯建國后理論戰線的研究,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我國圖書館原本缺藏。哲學所圖書館曾與一收藏俄國書刊的瑞士書商書信聯系,也沒有找到,后來李樹柏同志到俄進修,哲學所托他搞到一套縮微片。圖書館用此縮微片復印了全套雜志。哲學書庫具有珍貴、豐富的藏書讓我們感到驕傲,但圖書館人殫精竭慮地搜集圖書的過程更令人感動。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
錄入編輯:小蜜蜂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