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建館初期,哲學所圖書館收購了著名哲學家張東蓀的藏書;中國哲學史學專家、目錄學
館藏統計
哲學書庫現有藏書223182冊,其中中文平裝書87587冊、中文線裝古籍58158冊、西文書24440冊、俄文書17166冊、日文書7239冊;中文報刊1377種15190冊、外文報刊1221種13404冊。
在館藏圖書中,中文平裝書的近40%是“純”專業書,其余是相關學科圖書和工具書;外文書中的“純”專業書占60%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對“專業書”的看法是不盡相同的,這里把對哲學及其分支學科研究有重要作用,但在分類上卻分到非哲學類的圖書,算作是“非專業書” 。如果不是這樣,上述比例將會大不相同。
哲學專業書庫向院內外的廣大讀者開放。
藏書特色
哲學專業書庫最大的藏書特色就是按照科研需求,專業藏書完整系統,相關學科藏書實用豐富。在哲學書庫里,看不到令人眼花繚亂的特藏,沒有過多的“稀世珍寶”。但它的系統、實用給每一個來過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1.中文平裝圖書是主要館藏之一,除解放后出版的哲學著作基本收藏齊全外,解放前出版和臺灣、香港近年出版的哲學著作也盡可能搜集入藏。鑒于研究所圖書館讀者少、分科細、需求范圍廣的特點,采進時用保證品種減少復本的辦法,使中文專業藏書基本滿足了讀者的需求。另外,相關學科圖書及各種工具書收藏也較豐富實用,入藏時充分注意了按與哲學專業的關系來收藏各相關學科不同水平的著作(即交叉學科重點收,相關學科選擇收,遠緣學科少收或不收),因此可以基本滿足新形勢下日益發展的哲學研究的需要。哲學所的研究人員也對此基本滿意。
2.線裝古籍也是主要館藏之一,其中不乏珍貴的珍、善本圖書,但它最主要特色是符合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需要,經、史、子、集四部藏書均衡。中國古代文史不分,哲學學說和思想廣泛存于四部書中,偏廢其中任何一類都是不行的。藏書建設時還特別注意了搜求有學術價值的叢書,如《儒學警悟》、《百川學?!?、《說郛》、《漢魏叢書》等。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前,確認了善本古籍147種(1663冊)。當時的確認標準與后來有很大不同,加之人手不足,以至于一些在其他館肯定劃作善本的古籍現在還作為普通書在流通,需要抓緊時間組織力量鑒別確認。近年來繼續鑒定確認工作已重新開始進行。茲例舉數種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善本如下:
①《周易時論合編圖像幾表》二十三卷 (明)方孔炤編撰 清順治十七(1660)年刊本。此書作者乃著名學者方以智的父親,對方以智影響頗大。
②《九正易因》二卷 (明)李贄撰 明萬歷間鈔本。曾經清初刑部尚書巢可托收藏。據查,此書僅知蘇州市圖書館和遼寧省圖書館藏有刻本,此鈔本當為孤本。
③《周易觀彖》十二卷 (清)李光地注 清乾隆間鈔本。有紀昀乾隆五十七(1792)年親筆書序。經查,是書有嘉慶后數種刻本,紀氏序言亦表明當時并未有刻本,此當為刻書前之稿本。
④《兵經百篇》三卷 (明)揭暄撰 稿本 經折裝。此本難得一見。
⑤《史通通釋》二十卷 (唐)劉子玄撰 (清)浦起龍釋 乾隆十七(1752)年刻本。是書經清紀昀親筆批校,批文均寫于書眉,首三頁眉批名之曰“史通削繁序”,序于乾隆三十七(1772)年。查道光十三(1833)年版《史通削繁》可確認,此書即《史通削繁》之底本。
⑥《李氏續焚書》五卷 (明)李贄撰 明萬歷四十六(1618)年刻本。此本少見,中華書局本即據此排印。
⑦《韓文考異》二十卷遺文一卷遺詩一卷外集一卷 (唐)韓愈撰 (宋)李漢編 朱熹考異 明刊本。鈐有“鐵橋珍藏”、“曹溶之印”、“朱彝尊印”等印。此書為近人馮汝玠用古董易得歸藏,“認為宋刊之本”。是否宋本,尚待考證。
3.外文圖書占全部館藏的21%。外國哲學史上主要哲學家的著作力求收藏完整,其中很多在國內不易見到,向為國內學者所矚目。搜集現代外國哲學著作時,首先注意了不同學術流派的代表作,如分析哲學、結構主義、現象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同時也注意了當代著名哲學家著作的搜集,如羅素、薩特爾、胡塞爾等,為我國學者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最新資料。
較有代表性的如:
①《亞里士多德著作集(The Works of Aristotle)》12卷 1955年倫敦版。
②《古希臘哲學家(The Greek Philosophers )》2卷 A.W.Bonn著 1882年倫敦版。
③《康德著作集(Immanuel Kants Werke)》11卷 1922年柏林版。
④《培根著作集(The Works of Francis Bacan)》3卷 1753 年倫敦版。
⑤《狄德羅全集(Couvros Completos de Didorot)》20卷 1875年巴黎版。
⑥《西田幾多郎全集》18卷 1947年東京版。
4.館藏中、外文報刊合訂本占全部館藏的12%,其中近一半是經過多年篩選,系統收藏的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國外期刊,都是難得的哲學研究第一手資料。
建國以來國內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中文期刊和全國文科院校學報,基本做到了完整、系統收藏。1949年以前國內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也盡力搜求,力爭做到系統收藏(約573種1768冊)。如20年代到40年代出版的《哲學評論》雜志,基本全面地反映了舊中國哲學研究的狀況,已經大部分收齊。再如清末出版的中國第一種科學期刊《格致匯編》(傅蘭雅主編,1876-1892年出版),對當時傳播最新科技知識、傳播新思想起了極大作用,已經完整收藏。
館藏外文哲學期刊頗具特色。從內容看,除綜合性、跨學科、分國別的期刊外,也有專門研究某一學科、學派或流派,如分析哲學、解釋學、現象學、語言哲學、科學哲學以及哲學史、思想史的期刊。較著名的如《愛雪司(ISIS)》、《國際哲學季刊(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東西方哲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館藏原蘇聯東歐出版的哲學期刊中有介紹本國哲學的,也有對西方哲學進行評價的,如《哲學問題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СКИЕ) 》、《哲學科學(ФИЛОСОФСКИЕ НАУК-И)》等,其中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贈送的《哲學問題》(第1期)在其國內也早已視為珍本。而《哲學問題》雜志前身——布哈林主編的《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1892.1 -1944 .6)更在我國各圖書館均無收藏,后哲學所托人搞到一套縮微片,并用此縮微片復印了全套雜志。這套雜志對研究前蘇聯建國后理論戰線的狀況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都具有很高的價值;館藏日本及東方各國出版的哲學期刊中較著名的有《理想》、《思想》、《哲學雜志(日本哲學會)》、《印度哲學季刊(Indi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等;此外還藏有臺灣、香港出版的哲學期刊十余種。館藏中1949年前國外出版的哲學期刊約76種90冊。
再例舉數種有代表性外刊如下:
《美學與藝術批評(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館藏:1945-1991;《心靈(Mind)》館藏:1956-1993;《哲學與現象學研究(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館藏:1949-1993;《符號邏輯(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館藏:1936-1994;《哲學雜志(Journal of Philosophy)(美國)》館藏:1940-1992。
錄入編輯:小蜜蜂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建館初期,哲學所圖書館收購了著名哲學家張東蓀的藏書;中國哲學史學專家、目錄學
館藏統計
哲學書庫現有藏書223182冊,其中中文平裝書87587冊、中文線裝古籍58158冊、西文書24440冊、俄文書17166冊、日文書7239冊;中文報刊1377種15190冊、外文報刊1221種13404冊。
在館藏圖書中,中文平裝書的近40%是“純”專業書,其余是相關學科圖書和工具書;外文書中的“純”專業書占60%以上。需要說明的是,對“專業書”的看法是不盡相同的,這里把對哲學及其分支學科研究有重要作用,但在分類上卻分到非哲學類的圖書,算作是“非專業書” 。如果不是這樣,上述比例將會大不相同。
哲學專業書庫向院內外的廣大讀者開放。
藏書特色
哲學專業書庫最大的藏書特色就是按照科研需求,專業藏書完整系統,相關學科藏書實用豐富。在哲學書庫里,看不到令人眼花繚亂的特藏,沒有過多的“稀世珍寶”。但它的系統、實用給每一個來過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1.中文平裝圖書是主要館藏之一,除解放后出版的哲學著作基本收藏齊全外,解放前出版和臺灣、香港近年出版的哲學著作也盡可能搜集入藏。鑒于研究所圖書館讀者少、分科細、需求范圍廣的特點,采進時用保證品種減少復本的辦法,使中文專業藏書基本滿足了讀者的需求。另外,相關學科圖書及各種工具書收藏也較豐富實用,入藏時充分注意了按與哲學專業的關系來收藏各相關學科不同水平的著作(即交叉學科重點收,相關學科選擇收,遠緣學科少收或不收),因此可以基本滿足新形勢下日益發展的哲學研究的需要。哲學所的研究人員也對此基本滿意。
2.線裝古籍也是主要館藏之一,其中不乏珍貴的珍、善本圖書,但它最主要特色是符合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需要,經、史、子、集四部藏書均衡。中國古代文史不分,哲學學說和思想廣泛存于四部書中,偏廢其中任何一類都是不行的。藏書建設時還特別注意了搜求有學術價值的叢書,如《儒學警悟》、《百川學?!?、《說郛》、《漢魏叢書》等。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前,確認了善本古籍147種(1663冊)。當時的確認標準與后來有很大不同,加之人手不足,以至于一些在其他館肯定劃作善本的古籍現在還作為普通書在流通,需要抓緊時間組織力量鑒別確認。近年來繼續鑒定確認工作已重新開始進行。茲例舉數種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善本如下:
①《周易時論合編圖像幾表》二十三卷 (明)方孔炤編撰 清順治十七(1660)年刊本。此書作者乃著名學者方以智的父親,對方以智影響頗大。
②《九正易因》二卷 (明)李贄撰 明萬歷間鈔本。曾經清初刑部尚書巢可托收藏。據查,此書僅知蘇州市圖書館和遼寧省圖書館藏有刻本,此鈔本當為孤本。
③《周易觀彖》十二卷 (清)李光地注 清乾隆間鈔本。有紀昀乾隆五十七(1792)年親筆書序。經查,是書有嘉慶后數種刻本,紀氏序言亦表明當時并未有刻本,此當為刻書前之稿本。
④《兵經百篇》三卷 (明)揭暄撰 稿本 經折裝。此本難得一見。
⑤《史通通釋》二十卷 (唐)劉子玄撰 (清)浦起龍釋 乾隆十七(1752)年刻本。是書經清紀昀親筆批校,批文均寫于書眉,首三頁眉批名之曰“史通削繁序”,序于乾隆三十七(1772)年。查道光十三(1833)年版《史通削繁》可確認,此書即《史通削繁》之底本。
⑥《李氏續焚書》五卷 (明)李贄撰 明萬歷四十六(1618)年刻本。此本少見,中華書局本即據此排印。
⑦《韓文考異》二十卷遺文一卷遺詩一卷外集一卷 (唐)韓愈撰 (宋)李漢編 朱熹考異 明刊本。鈐有“鐵橋珍藏”、“曹溶之印”、“朱彝尊印”等印。此書為近人馮汝玠用古董易得歸藏,“認為宋刊之本”。是否宋本,尚待考證。
3.外文圖書占全部館藏的21%。外國哲學史上主要哲學家的著作力求收藏完整,其中很多在國內不易見到,向為國內學者所矚目。搜集現代外國哲學著作時,首先注意了不同學術流派的代表作,如分析哲學、結構主義、現象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同時也注意了當代著名哲學家著作的搜集,如羅素、薩特爾、胡塞爾等,為我國學者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最新資料。
較有代表性的如:
①《亞里士多德著作集(The Works of Aristotle)》12卷 1955年倫敦版。
②《古希臘哲學家(The Greek Philosophers )》2卷 A.W.Bonn著 1882年倫敦版。
③《康德著作集(Immanuel Kants Werke)》11卷 1922年柏林版。
④《培根著作集(The Works of Francis Bacan)》3卷 1753 年倫敦版。
⑤《狄德羅全集(Couvros Completos de Didorot)》20卷 1875年巴黎版。
⑥《西田幾多郎全集》18卷 1947年東京版。
4.館藏中、外文報刊合訂本占全部館藏的12%,其中近一半是經過多年篩選,系統收藏的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國外期刊,都是難得的哲學研究第一手資料。
建國以來國內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中文期刊和全國文科院校學報,基本做到了完整、系統收藏。1949年以前國內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也盡力搜求,力爭做到系統收藏(約573種1768冊)。如20年代到40年代出版的《哲學評論》雜志,基本全面地反映了舊中國哲學研究的狀況,已經大部分收齊。再如清末出版的中國第一種科學期刊《格致匯編》(傅蘭雅主編,1876-1892年出版),對當時傳播最新科技知識、傳播新思想起了極大作用,已經完整收藏。
館藏外文哲學期刊頗具特色。從內容看,除綜合性、跨學科、分國別的期刊外,也有專門研究某一學科、學派或流派,如分析哲學、解釋學、現象學、語言哲學、科學哲學以及哲學史、思想史的期刊。較著名的如《愛雪司(ISIS)》、《國際哲學季刊(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東西方哲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館藏原蘇聯東歐出版的哲學期刊中有介紹本國哲學的,也有對西方哲學進行評價的,如《哲學問題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СКИЕ) 》、《哲學科學(ФИЛОСОФСКИЕ НАУК-И)》等,其中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贈送的《哲學問題》(第1期)在其國內也早已視為珍本。而《哲學問題》雜志前身——布哈林主編的《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1892.1 -1944 .6)更在我國各圖書館均無收藏,后哲學所托人搞到一套縮微片,并用此縮微片復印了全套雜志。這套雜志對研究前蘇聯建國后理論戰線的狀況和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都具有很高的價值;館藏日本及東方各國出版的哲學期刊中較著名的有《理想》、《思想》、《哲學雜志(日本哲學會)》、《印度哲學季刊(Indi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等;此外還藏有臺灣、香港出版的哲學期刊十余種。館藏中1949年前國外出版的哲學期刊約76種90冊。
再例舉數種有代表性外刊如下:
《美學與藝術批評(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館藏:1945-1991;《心靈(Mind)》館藏:1956-1993;《哲學與現象學研究(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館藏:1949-1993;《符號邏輯(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館藏:1936-1994;《哲學雜志(Journal of Philosophy)(美國)》館藏:1940-1992。
錄入編輯:小蜜蜂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