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7月24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英國皇家哲學研究所和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承辦的“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第21期高級研討班(哲學與人類學)”開學典禮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主持。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中方委員會副主席單繼剛研究員、蕢益民研究員,哲學所科研處王瑩處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人事處處長韓東暉教授出席了典禮。第21期高級研討班全體學員、部分外籍授課教師,及來自北京的部分師生等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助理、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中方委員會副主席單繼剛研究員作為暑期學院中方委員會代表致辭。他首先對遠到而來的外國哲學家和暑期班學員表示了歡迎。他說,中美英暑期哲學學院項目已經持續了二十九年,我國的哲學學界很多知名學者都參加過暑期哲學學院。今年有收到兩百多份報名申請,足以證明項目的影響力。他希望最終參加本期研討班的64位學員能保持耐心、努力學習、富有專業精神,推動我國的哲學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英方委員會主席、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哲學系Michael Beaney教授也先后致辭。
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與英國皇家哲學研究所、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于1988年共同創立的非盈利性教學機構。學院的宗旨是通過聘請英國、美國以及其他英語國家和地區的當代著名和活躍的哲學家來華教學和進行交流,使中國的中青年哲學工作者能系統而深入地了解英美和歐洲大陸哲學各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研究狀況和發展動向,促進中英美學術交流和三國哲學家的相互理解。
目前,暑期學院已舉辦過20期高級研討班和6期高級讀書班。此次高級研討班的授課時間為7月24日至8月11日,主題為“哲學與人類學”,邀請了六位授課老師,授課內容主要圍繞“哲學與人類學”展開。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哲學系Michael Beaney教授,授課內容為:WITTGENSTEIN’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人類學)。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Sharon Macdonald教授,授課內容為:EVANS-PRITCHARD’S ANTHROPOLOGY(埃文斯·普里查德的人類學)。
愛丁堡大學哲學系Alix Cohen博士,授課內容為:KANT’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康德的哲學人類學)。
波恩大學、芝加哥大學Michael Forster教授,授課內容為:PHILOSOPHY AND ANTHROPOLOGY(哲學和人類學)。
英國開放大學Manuel Dries教授,授課內容為:NIETZSCHE’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尼采的哲學人類學)。
丹麥奧胡斯大學Guido Kreis教授,授課內容為:CASSIRER’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卡西勒的哲學人類學)。
據悉,在結業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大陸正式學員可獲赴英國研究訪問3個月的獎學金。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7月24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英國皇家哲學研究所和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承辦的“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第21期高級研討班(哲學與人類學)”開學典禮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主持。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中方委員會副主席單繼剛研究員、蕢益民研究員,哲學所科研處王瑩處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人事處處長韓東暉教授出席了典禮。第21期高級研討班全體學員、部分外籍授課教師,及來自北京的部分師生等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助理、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中方委員會副主席單繼剛研究員作為暑期學院中方委員會代表致辭。他首先對遠到而來的外國哲學家和暑期班學員表示了歡迎。他說,中美英暑期哲學學院項目已經持續了二十九年,我國的哲學學界很多知名學者都參加過暑期哲學學院。今年有收到兩百多份報名申請,足以證明項目的影響力。他希望最終參加本期研討班的64位學員能保持耐心、努力學習、富有專業精神,推動我國的哲學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教授、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英方委員會主席、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哲學系Michael Beaney教授也先后致辭。
中英美暑期哲學學院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與英國皇家哲學研究所、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于1988年共同創立的非盈利性教學機構。學院的宗旨是通過聘請英國、美國以及其他英語國家和地區的當代著名和活躍的哲學家來華教學和進行交流,使中國的中青年哲學工作者能系統而深入地了解英美和歐洲大陸哲學各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研究狀況和發展動向,促進中英美學術交流和三國哲學家的相互理解。
目前,暑期學院已舉辦過20期高級研討班和6期高級讀書班。此次高級研討班的授課時間為7月24日至8月11日,主題為“哲學與人類學”,邀請了六位授課老師,授課內容主要圍繞“哲學與人類學”展開。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哲學系Michael Beaney教授,授課內容為:WITTGENSTEIN’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人類學)。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Sharon Macdonald教授,授課內容為:EVANS-PRITCHARD’S ANTHROPOLOGY(埃文斯·普里查德的人類學)。
愛丁堡大學哲學系Alix Cohen博士,授課內容為:KANT’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康德的哲學人類學)。
波恩大學、芝加哥大學Michael Forster教授,授課內容為:PHILOSOPHY AND ANTHROPOLOGY(哲學和人類學)。
英國開放大學Manuel Dries教授,授課內容為:NIETZSCHE’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尼采的哲學人類學)。
丹麥奧胡斯大學Guido Kreis教授,授課內容為:CASSIRER’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卡西勒的哲學人類學)。
據悉,在結業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大陸正式學員可獲赴英國研究訪問3個月的獎學金。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