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王船山針對程朱將人之不善歸于先天“氣稟”或“氣質”的觀點,提出了一種兼具普遍共通性、特...
王弼對民情的討論雖著墨不多但用意頗深,他將“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一句創造性地詮釋為...
蒙培元先生的理學研究以朱子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他敘述理學的演變是從朱子開始的。
蒙培元先生的理學研究以朱子哲學為核心。他在晚年對朱子哲學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
王船山在繼承前儒知識論和心性論的基礎上,分析了心、性、知、道之間的內在關聯
先秦名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家,具有豐富的哲學思想。但是在近現代學術研究中,學界幾...
早期道家“終而復始”的循環模式并非一種簡單的歷史循環論,實際上它源于對周人“慎始而敬終...
心概念在前諸子文獻中往往通過實體隱喻得到建構,但在先秦道家哲學中則通過容器隱喻加以表述。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是《論語》記載孔子人性論思想的直接材料。
蕭公權是國內外知名的政治學家、歷史學家和教育家,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學者之一,其...
古代中國“天”往往兼具神格與自然,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應追溯到早期歷政中理解。
中國的人性論思想雖由孔子奠定,但在孔子之前,人性論就已經萌芽和發展了。
蒙文通1930年代任教北大時,曾與陳寅恪有過面談,且主要涉及宋代史學問題
對于劉向易學,學界研究較少。劉向雖然沒有易學的專門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傳論...
“兩個結合”揭示了將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相融合的理論路徑,是在實踐中...
《莊子·齊物論》代表了典型的莊子面對事物與知識的世界的態度,亦提供了何以可能達成超越庸...
李存山是當代著名的中國哲學研究專家,氣論與仁學可被視作其哲學研究的一條明線
《周易正義》中有一種被忽視的“無應之應”的易例,與“同位有應”不同
:“宋學”本是一個傳統經學的概念,具有經學史上分期、分派的意義。
李存山《商鞅評傳——為秦開帝業的改革家》一書通過細致的文獻研究和深刻的思想闡釋
方東美的生命哲學對時間和空間問題尤為關注。他對于時間的關注,一方面受到西方近代形而上學...
對于 “性”字的起源,大多認為其是由 “生”字孳生而來的
蕺山晚年提出喜怒哀樂四氣說,不但構成了他中期思想向成熟期思想的轉折點
辛冠潔先生,自他在文革后任職哲學所以來,學者都稱他為辛公,我自然也不例外。
“理”這一語詞被思想話語所重視是發生于魏晉時期的事件,但當時僅作為一種“虛位”的語言形...
明清之際學者王船山,基于延續禮樂文明與培養儒家人才的現實關切
《論語》“殺身成仁”說常被后世用來表明氣節,然而在孔子那里,它還具有道德評價的邏輯,是...
“數字人文”亦稱為“數位人文”或“人文計算”,現已成為跨領域、跨學科交叉研究和人文社科...
學界多把劉歆和劉向的易學放在一起研究,這樣很難揭示二人的易學特色和貢獻。
這是一本科技哲學的文集,多數是關于人工智能問題的,但不限于人工智能,也涉及基因編輯,還...
以知識論為本的哲學是受限于認識者視域的名詞哲學,在其主體—客體的框架里無法解釋人類的創制。
金岳霖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中國哲學史”這個名稱上的“困難”,促成了關于哲學的普遍性與...
中華文明以廣土眾民的規模連續一統地發展至今,充分證明了中華文明的生命力。
所謂“存在論事件”,不是對事件的一種知識分類,而是標示事件的能量級別。
蒙培元(1938.2— ),著名中國哲學史家、哲學家,當代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宋明理學研究代表性...
“河洛”問題是黃宗羲、黃宗炎兄弟易學、圖書學批評的首要內容,也是以此形成儒學、歷史文化...
對于劉歆的春秋學,向來認為其是左氏學,并且把其與公羊學、穀梁學對立起來。
與西方因果思維相對,早期中國思維常被稱為關聯性思維,其特點常被認為是模糊的和前邏輯的。
“道可道,非常道”是通行本《老子》首章的起首之句,學界對其含義意見紛紜,迄今未有定論。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了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
孔子“一以貫之”的“一”指什么,歷來解釋各異,但很少看到此說是在“厄于陳蔡”的情境中提...
文質論本是孔子提出的道德修養論的一部分,但是戰國時期儒家又提出了以文質相互救弊為主要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推動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而且向人類示范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態。
人性論在儒家思想或中國哲學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即使是對哲學不甚了解的讀者想必也知道提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是一名哲學家。
以往學者主要研究鄉飲酒禮舉行的場合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鄉飲酒禮的起源,以及《禮記·鄉飲...
章太炎概括《漢書·藝文志》論諸子的觀點為“諸子出于王官”并順承其說
一般認為,秦漢古典宇宙論的政治功能主要在限制大一統君權,但這不足以解釋其在秦漢興起的復...
賀麟的中國哲學研究有著清晰的時代問題意識,體現出面對現實、應對危機和立足傳統、改革道德...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