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和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在很...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
文化是關乎國本和國運的大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以...
曾經城強鄉弱的格局正進入轉折階段。城強鄉弱步入轉折的愿景,不是農村生活一夜之間優于城市...
本文擇取以家庭為單位的視角,將縣域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養老問題置于代際關系和動態的家庭生...
中外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與融合,是中華文明不斷煥發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我們需要繼承的東西。
文化共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維度。中國與中亞國家擁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共興傳統。
縣城一頭連著大城市,一頭連著廣袤鄉村,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紐帶,是全面...
厲彥林的《沂蒙壯歌》是一篇新時代“沂蒙精神”的頌歌,也是一部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的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3月23日晚上,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立勝研究員做客上海大學的“理論中國·名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農村也正在發生...
隨著信息科技與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深入展開,計算機技術、網絡科技、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
本文借用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析方法,引入時空經驗的視角,以魯東地區山縣為例來理解縣域內進城...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如何理解中國城市特性?這是當代城市哲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當今時代,人們在世界范圍內的聯系和交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頻繁、更密切,在環境治理、貿易...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創造了...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文化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啟動...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
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文化哲學不論在理論體系建構上還是現實問題的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
跨文化哲學的重要對象是跨文化的理解與交往,它貫穿、內在于現實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
“文化”是當下很時髦的一個概念,也是使用頻率很高的概念。僅從傳播媒體上便可看到或聽到各...
一般而言,哲學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理解文化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動
從生成論的視角來看,文化哲學通過對人之存在的歷史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闡明了歷史與文化的...
過去二、三十年,文化哲學在中國哲學界迅速成為顯學,不僅自身的研究領域逐步拓寬,而且滲透...
文化哲學是一種哲學類型,猶如“批判哲學”、“理念哲學”、“意識哲學”、“分析哲學”、“語...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大行其道、以美國文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文化發展在中國加快推進社...
文化相對主義的提出是與文化哲學傳統的創造相聯系的。文化哲學產生于18世紀,它的創始人是意...
文化相對主義的現實價值是和談論的具體語境相關的。在西方社會,文化相對主義具有限制西方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