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第三者問題的產生,源于康德對邏輯的變革。從傳統的分析判斷轉向先驗邏輯后,由于組成先天綜...
對于“新美學”的建構,德國當代美學將其稱為對鮑姆嘉通關于美學作為“感性認知”這一最初構想...
作為當代德國風頭正勁的哲學家,沃爾夫岡·韋爾施(WolfgangWelsch)通過返回鮑姆嘉通,將美學...
李樸園的美學觀點體現在他的專著與藝術評論文章中,綜合這些觀點可以發現
從《審美教育書簡》的現實訴求來看,人們通常將席勒的審美教育思想定位為對審美烏托邦的構建
人們一般將文人畫在宋代的獨立歸因于蘇軾,正是通過這位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
在當代視野下梳理王朝聞的美育探索,其意圖并非對其審美教育理論做專題式研究
《圖畫見聞志》是宋代郭若虛承接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所寫的繪畫斷代史著作
作為現代審美范疇,“怪誕”與“時尚”呈現出特有的結構,即通過形式所內含的對立彰顯其與普...
20世紀初,為改造國民性,蔡元培從教育層面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
從社會契約理論的普遍意志到康德的自由意志,意志概念的內涵發生了重要變化
上世紀50年代末,戰后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歐美發達國家帶來了一個物質繁榮以及以消費為主導的時代。
中國在古代是紡織技藝最為發達的國家,素有“絲綢之國”的稱謂。
美的本質是美學學科的核心問題,無法回避。
意大利漢學家馬利奧·沙巴蒂尼曾對朱光潛的美學思想作過一番評價,直言其“移西方美學之花接中...
藝術在哲學體系中的地位一直是黑格爾藝術哲學的難點,黑格爾《美學講演錄(1820/1821)》這份講...
從道德情感主義的道德感(moralsense)到康德的道德情感(moralfeeling),情感概念的內涵發生了關...
形象歷來被認為是美的先決條件。美無論是作為名詞抑或形容詞,其定義中作為形象的形式因素,都...
本文從“心”“境”關系來探討中國茶道美學的境界問題?;凇靶木郴ヒ馈倍鴮崿F的"心境互滲",...
康德的道德律有著明顯的形式邏輯意義上的訴求,近乎不矛盾律;判斷力批判中的“共通感”思想也...
西美爾與史文德森在對時尚的研究中將時尚規定為求新與變化,在史文德森看來,“唯有當一個事...
在上世紀50年代“美學大討論”中, 高爾泰以其詩人的感性與畫家的
“自然”作為審美對象始于漢末1, 但“自然美”真正成為一種
在《詩性正義:文學想象與公共生活》一書中, 瑪莎·努斯鮑姆將文學想象和詩歌理解
葉朗教授的“美在意象”說, 無疑是新時期美學的標
藝術化生活作為傳統士人理想的生活方式肇始于先秦之際??鬃印霸『跻? 風乎
德國早期浪漫主義 (1) 對美學的重要貢獻之一, 是將看上去不美的東
一般而言, 幻象是指對現實空間和物象的變形處理及其效果, 審美幻象則是
從晚期尼采開始, 不少西方思想家都用“虛無主義”作為自己現代
“審美”作為當代情感研究的一個領域, 廣義上是指感官體驗。從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 是中國美學史研究最具歷史持續性、也最繁榮的時期。這
進入新世紀行將二十年, 當代中國美學前沿與國際美學前沿之間
《聊齋志異》與《紅樓夢》, 一文一白, 一短一長, 并稱中國古代小說的兩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 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優秀的“詩樂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