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根據科研局《關于開展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評獎活動的通知》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辦法》(2021年4月8日院務會議審議通過)要求,經哲學研究所所長辦公會議研究同意,我所自2021年10月8日開始在全所范圍內開展202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評獎工作。
本次優秀科研成果獎參評成果主要是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所人員在院工作期間發表的成果。經過以研究室為單位推薦本研究室的科研成果、以研究室為單位從其他研究室推薦的成果中最多遴選3項成果、所學術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并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候選評獎成果、對候選評獎成果進行公示、抽選院外同行專家采取單向匿名方式進行通訊評議等規定程序之后,2021年12月8日下午,所優秀科研成果評獎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并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了獲獎成果。
在哲學研究所2021年優秀科研成果評獎工作中,我所共有16項成果獲獎,其中10項成果獲一等獎(著作類成果和論文類成果各5項),6項成果獲優秀獎(著作類成果和論文類成果各3項)?,F將獲獎成果公告如下:
(一)獲著作類一等獎成果5項
1.《天下的當代性》(專著,作者:趙汀陽)
2.《最后的、非科學性的附言(克爾凱郭爾著)》(譯著,譯者:王齊)
3.《符號與政治——后馬克思思潮研究》(專著,作者:畢芙蓉)
4.《四端七情之辨——朝鮮朝前期朱子學研究》(專著,作者:洪軍)
5.《不協調信息的推理機制研究》(專著,作者:杜國平)
(二)獲論文類一等獎成果5項
1.《人工智能時代的價值審度與倫理調適》(作者:段偉文)
2.《非常態下的道德抉擇》(作者:甘紹平)
3.《從西方哲學到漢語哲學——試論西方哲學研究四十年帶來的觀念變革》(作者:馬寅卯)
4.《基于生產方式批判的馬克思正義思想》(作者:馮顏利)
5.《吉藏的二諦思想及其對三論教學的創新發展》(作者:成建華)
(三)獲著作類優秀獎成果3項
1.《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探析——歷史、變遷與價值》(專著,作者:歐陽英)
2.《可能世界的名字》(專著,作者:劉新文)
3.《科學、存在與政治》(專著,作者:孟強)
(四)獲論文類優秀獎3項
1.《起源與災變》(作者:汪煒)
2.《Amour-propre in Rousseau: the Tie that Binds(盧梭的自尊:聯系的紐帶)》(作者:王幸華)
3.《柏拉圖論感覺》(作者:詹文杰)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根據科研局《關于開展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評獎活動的通知》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辦法》(2021年4月8日院務會議審議通過)要求,經哲學研究所所長辦公會議研究同意,我所自2021年10月8日開始在全所范圍內開展202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評獎工作。
本次優秀科研成果獎參評成果主要是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所人員在院工作期間發表的成果。經過以研究室為單位推薦本研究室的科研成果、以研究室為單位從其他研究室推薦的成果中最多遴選3項成果、所學術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并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候選評獎成果、對候選評獎成果進行公示、抽選院外同行專家采取單向匿名方式進行通訊評議等規定程序之后,2021年12月8日下午,所優秀科研成果評獎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并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了獲獎成果。
在哲學研究所2021年優秀科研成果評獎工作中,我所共有16項成果獲獎,其中10項成果獲一等獎(著作類成果和論文類成果各5項),6項成果獲優秀獎(著作類成果和論文類成果各3項)?,F將獲獎成果公告如下:
(一)獲著作類一等獎成果5項
1.《天下的當代性》(專著,作者:趙汀陽)
2.《最后的、非科學性的附言(克爾凱郭爾著)》(譯著,譯者:王齊)
3.《符號與政治——后馬克思思潮研究》(專著,作者:畢芙蓉)
4.《四端七情之辨——朝鮮朝前期朱子學研究》(專著,作者:洪軍)
5.《不協調信息的推理機制研究》(專著,作者:杜國平)
(二)獲論文類一等獎成果5項
1.《人工智能時代的價值審度與倫理調適》(作者:段偉文)
2.《非常態下的道德抉擇》(作者:甘紹平)
3.《從西方哲學到漢語哲學——試論西方哲學研究四十年帶來的觀念變革》(作者:馬寅卯)
4.《基于生產方式批判的馬克思正義思想》(作者:馮顏利)
5.《吉藏的二諦思想及其對三論教學的創新發展》(作者:成建華)
(三)獲著作類優秀獎成果3項
1.《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探析——歷史、變遷與價值》(專著,作者:歐陽英)
2.《可能世界的名字》(專著,作者:劉新文)
3.《科學、存在與政治》(專著,作者:孟強)
(四)獲論文類優秀獎3項
1.《起源與災變》(作者:汪煒)
2.《Amour-propre in Rousseau: the Tie that Binds(盧梭的自尊:聯系的紐帶)》(作者:王幸華)
3.《柏拉圖論感覺》(作者:詹文杰)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