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知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退休干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中立同志,于2023年4月22日13時因病醫治無效在河北燕達醫院逝世,享年88歲。
陳中立,1936年9月出生于江蘇南通,1949年9月至1955年7月就讀于江蘇省南通中學,1955年9月至1960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60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參加工作,198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任副研究員,1988年任研究員,1993年被選為博士生導師,曾兼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主任,中國社科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哲學所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等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1982年成立后,歷任該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秘書長、副會長。
陳中立同志政治立場堅定,探求學術真知,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上不斷推陳出新,得到學界的高度評價。他長期聚焦認識論研究,特別是真理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在充分運用腦科學、心理學、思維科學和系統科學的基礎上,對真理何以是過程、認識過程的主體性、認識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真理與謬誤的相互關系、真理的本質和規律等問題作出了開拓性研究,在對真理理論的動態研究上獨樹一幟。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文章近百篇。主要著作有:《真理過程論》(1984),《系統科學的哲學探討》(1988),《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社會主義發展》(199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1991),《毛澤東方法論導論》(1993),《反映論新論》(1999),《思維方式與社會發展》(2001)。其中,《真理過程論》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系統論述真理過程問題的著作之一,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于1993年獲哲學所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編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獲中國社會科學院1997-1998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陳中立同志以自身的理論研究,積極參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谥袊畲蟮默F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深刻認識,他始終將真理問題研究與現實問題研究作為著眼點、將哲學基礎理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40年前的真理標準大討論中,他的兩篇文章《真理是客觀的》《有用的就是真理嗎》,被收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俗講話)》(1979)一書。該書累計發行2300余萬冊,是當時全國最暢銷的圖書之一。他的《什么是真理》廣播稿被收入《“理論和實踐”講座》(1979)和《理論實踐問題講話》(1979)。中央和地方人民廣播電臺在黃金時段反復播放這些著述,聽眾總量數以億計。他曾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編委會辦公室主任、綜合組主編,承擔該卷實際的組織工作和編纂工作,因工作積極認真負責,成績突出,受到國家新聞出版署的表彰。此外,他還多次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社科院的交辦課題和研究任務,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
陳中立同志潛心治學、服務大眾,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教育事業。他為人正直善良,溫和儒雅,追求真理。他注重提攜后輩,誨人不倦,桃李芬芳。他長期任教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并在國內多所大學、科研機構任兼職教授,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培養了優秀的科研人員,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學問和人品上堪為典范,得到廣大同事和后輩們由衷的尊重和愛戴。為人民做學問、為時代喚新生,正是陳中立同志一生的光輝寫照。
陳中立同志的逝世是中國哲學界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重大損失。他的精神將激勵后人奮勇前行。
陳中立同志千古!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2023年4月22日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知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退休干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中立同志,于2023年4月22日13時因病醫治無效在河北燕達醫院逝世,享年88歲。
陳中立,1936年9月出生于江蘇南通,1949年9月至1955年7月就讀于江蘇省南通中學,1955年9月至1960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60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參加工作,198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任副研究員,1988年任研究員,1993年被選為博士生導師,曾兼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主任,中國社科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哲學所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等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1982年成立后,歷任該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秘書長、副會長。
陳中立同志政治立場堅定,探求學術真知,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上不斷推陳出新,得到學界的高度評價。他長期聚焦認識論研究,特別是真理問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在充分運用腦科學、心理學、思維科學和系統科學的基礎上,對真理何以是過程、認識過程的主體性、認識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真理與謬誤的相互關系、真理的本質和規律等問題作出了開拓性研究,在對真理理論的動態研究上獨樹一幟。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文章近百篇。主要著作有:《真理過程論》(1984),《系統科學的哲學探討》(1988),《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社會主義發展》(199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1991),《毛澤東方法論導論》(1993),《反映論新論》(1999),《思維方式與社會發展》(2001)。其中,《真理過程論》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系統論述真理過程問題的著作之一,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于1993年獲哲學所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編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獲中國社會科學院1997-1998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陳中立同志以自身的理論研究,積極參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谥袊畲蟮默F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深刻認識,他始終將真理問題研究與現實問題研究作為著眼點、將哲學基礎理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40年前的真理標準大討論中,他的兩篇文章《真理是客觀的》《有用的就是真理嗎》,被收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俗講話)》(1979)一書。該書累計發行2300余萬冊,是當時全國最暢銷的圖書之一。他的《什么是真理》廣播稿被收入《“理論和實踐”講座》(1979)和《理論實踐問題講話》(1979)。中央和地方人民廣播電臺在黃金時段反復播放這些著述,聽眾總量數以億計。他曾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編委會辦公室主任、綜合組主編,承擔該卷實際的組織工作和編纂工作,因工作積極認真負責,成績突出,受到國家新聞出版署的表彰。此外,他還多次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社科院的交辦課題和研究任務,產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
陳中立同志潛心治學、服務大眾,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教育事業。他為人正直善良,溫和儒雅,追求真理。他注重提攜后輩,誨人不倦,桃李芬芳。他長期任教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并在國內多所大學、科研機構任兼職教授,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培養了優秀的科研人員,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學問和人品上堪為典范,得到廣大同事和后輩們由衷的尊重和愛戴。為人民做學問、為時代喚新生,正是陳中立同志一生的光輝寫照。
陳中立同志的逝世是中國哲學界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重大損失。他的精神將激勵后人奮勇前行。
陳中立同志千古!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2023年4月22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