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您當前的位置:首頁>黨建工作>黨建專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閱讀導引
一、準確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深刻內涵與特征
二、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三、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成果,深入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課題和時代任務。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和原創性是在研究與闡釋一個個具體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彰顯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內容。要增強并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既要厘清何為主體性與原創性以及何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還要準確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內在邏輯關系。以此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用唯物史觀特別是其大歷史觀來觀察、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并堅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過程中,為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新時代的道理學理哲理支持和通透的理論邏輯。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主體性;原創性
現代化問題研究是幾個世紀以來,中外學界聚焦的熱點主題,各種觀點見仁見智。世界現代化在17—19世紀,只有歐美一種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但分兩種類型,英法美等先發內生型和德意日等后發外生型)。20世紀上半期,世界現代化逐漸突破歐美資本主義單一模式,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現代化模式更加豐富多彩。習近平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秉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秉h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近年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熱點主題和討論焦點,但對其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研究顯然重視不夠、挖掘不深。習近平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敝袊浆F代化理論與實踐本身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深刻的原創性特征,同時這種主體性和原創性也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支撐。因此,深入研究和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必須不斷增強并突顯其主體性和原創性,這對于全面理解、準確把握和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更好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準確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深刻內涵與特征
要準確理解、深入研究和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首先要思考與闡釋何為主體性與原創性這一基礎問題與元哲學問題,特別是唯物史觀中的主體性和原創性問題。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又是一個緊跟時代發展的實踐問題。馬克思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笨梢?,對對象、現實、感性,要從感性的人的活動、從社會實踐、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這也是理解人的主體性的關鍵,同時人在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必然地會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創造出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事物,從而彰顯人的原創性。因此,要深刻把握何為主體性與原創性,就需要以現實的人為立足點,在人的社會實踐中充分挖掘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深刻內涵。
主體是人,但不能說人自然就是主體。主體性從根本上講就是人的主體性。主體性是主體在改造主客觀世界的活動中,與主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實現雙向發展的特性。從主客體特別是主-客-主的關系來看,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實現了主體與客體、主體與主體間的相互運動,從而表現出了人的主體性。人要彰顯其主體性就必然需要與主客體相互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人的主體性就具體表現成了人的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自主性是人的自主意識的外化,即作為主體的人能夠認識到自己與其他事物的不同并突顯自主意識,譬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六經注我”、普羅泰哥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等;自為性即在自主性的基礎上能夠自覺地通過有目的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改造主客觀世界;選擇性是對自為性的進一步深化,即人在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選擇;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的最高形式,即人不僅能夠觀察世界,還能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創造自然世界沒有的新事物??梢?,作為主體的人必定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自主自覺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推動歷史發展的關鍵作用,同時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下人的主體性又有著特殊的內涵和規定。因此,針對不同的側重點,主體性有著不同的基本類型。其一,實踐主體性。身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要達到生存的基本條件就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創造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在這一過程中人就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彰顯了實踐主體性;其二,認知主體性。存在于社會當中的人,在其與自然、社會等對象的交往實踐過程中,形成一個認知的過程,使人不斷實現從不知到知、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相對的知到絕對的知的升華和轉變。其三,評價主體性。人不僅是認識和改造主客體對象的主體,還是評價主客體對象及其發展變化的主體。其四,決策主體性。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出選擇,必然也會相應地做出決策,體現決策主體性??傊?,人能夠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將意識與物質有機地統一起來,在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的過程中,不斷推動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自身的發展。
原創性是作為主體的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動地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必然結果,是人的主體性的延伸和升華,有主體性才有原創性,沒有主體性就沒有原創性。習近平指出:“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崩碚摰膭撔峦醋杂谏鐣嵺`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社會實踐飛躍到新的發展階段。原創性不僅僅包含著基本的創新性——繼承基礎上的發展,還著重強調這種創新是首創的、區別于他人的創新——即從無到有的創新。因此,對于哲學社會科學而言,原創性也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所謂原創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通過對一定社會的實踐活動的總結和凝練,創造出以往沒有的概念、范疇、命題和方法。另一方面,原創也不是完全的“另起爐灶”,而是在已有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之上,結合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繼承基礎上發展,使其形成新的理論內涵、命題、方法和特點??梢?,一種理論的原創性往往體現在一定的歷史場域之中,脫離了歷史和實踐而憑空捏造的創新發展是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同時,實現一定的原創需要在以往的理論體系之上,結合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內容實現新的理論飛躍。因此,原創性必須立足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實踐發展的現實需求作為一定理論的創新方向,從而達到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創性理論。
回答主體性與原創性的相關問題,不僅要研究何為主體性與何為原創性的基本問題,還內在地包含了為何要同時強調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問題,即主體性與原創性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問題。一種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來源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最終也必將回歸于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梢哉f,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行為和目的是聯系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橋梁。馬克思對此早就給出了回答:“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笨梢?,人“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理解和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的鑰匙。一方面,突顯主體性是增強原創性的前提。主體性強調人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理論體系和方法才能具有原創性。另一方面,原創性是主體性的凸顯。具有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必然是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和總結的實踐智慧,是人在發揮其主體性的過程中其思想精髓的體現。因此,主體性與原創性是相互建構、相互推進的邏輯關系,人在追求真理和現實價值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的過程中,必然會推動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有機互動與辯證統一。
二、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了文化主體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開辟并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敝袊浆F代化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極其重要的內容,深入理解、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就要從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從做好主題教育的高度,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深入思考、系統闡釋。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與創新息息相關的,只有從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思考,才能全面、準確、科學地理解、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從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來思考、研究和剖析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凝聚集體智慧和創新的理論結晶和實踐指引,是中國人民探索新現代化進程,推動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首先就要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建構具有主體性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向中國人民以及世界人民講清和釋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使中外人民群眾了解到當代中國要走的現代化道路何以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污染之路與霸權之路。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充分把握和發揮主體性,將人的自覺能動性與這一研究與闡釋工作緊密聯系起來。習近平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痹鰪娭袊浆F代化研究與闡釋主體性的關鍵,就在于要堅持從主體出發,善于用中國話語和中國故事來研究與剖析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和創造性,不斷彰顯其深刻內涵和重大價值。
首先,要注重發揮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一旦缺乏自主性,那么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不僅停留于“學徒狀態”還會陷入混亂的無意識、無目的的狀態。當前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是一項極具熱點的重大理論工程,但是,當一些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重大理論問題以一些新奇的社會熱點問題凸顯的時候,往往就會導致一些不假思索或思考不深的表達隨之產生。這些表達往往缺乏內在的自主性,沒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要注重突顯研究工作的主體性,從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以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視角和敘事方式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不斷賦予和不斷增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鮮明的自主性。
其次,要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自為性。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曾在一段時期是直接借鑒和模仿其他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及其方法,而忽視了作為主體的中國人民的豐富實踐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隨著改革開放與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不斷繁榮發展,學界也逐步認識到,要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就必須注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自為性,即強調人民群眾的有目的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開創與發展都是與中國一定社會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現實因素息息相關的,這決定了相關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創新發展,進而推動不斷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的更大成就為行為目的,更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再次,要始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選擇性。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發展的方方面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不僅要增強自主性和自為性,還要突出研究與闡釋的選擇性,即相應的研究與闡釋工作需要針對不同研究內容、不同研究立場、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性質、不同研究方法等進行有目的性的深入分析和認真選擇,選題好有時等于成功了一半。
最后,要不斷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創造性。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是對一定社會實踐活動的反映和總結,并不是簡單直接地“復刻”現實情況,而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概括、理論提升與理論創新,進而指導新的實踐活動。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要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來不斷體現中國人民在探索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中的偉大創新。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現代化,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并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結果,具有鮮明的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創新性和優越性??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是“根據新發展階段中國發展的客觀實際……始終在與時俱進中切實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規律問題探索上的一個原創性貢獻。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雙向互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互相成就的理論結晶和實踐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傳統蘇聯現代化模式,強調中國的現代化是充分回應中國社會發展需要和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多年的優秀文化和文明的現代化??梢?,中國式現代化是立足于中國實際,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鑒世界其他國家探索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進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絕不是封閉僵化、自說自話的,只有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充分融入到世界中,順應、追趕和引領時代發展潮流,才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本身來看,就內在地蘊含著鮮明的原創性,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始終強調和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創性。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就彰顯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能夠在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并將其轉化為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理論體系。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以充分的原創性來剖析中國式現代化,即要站在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來研究和闡釋原創性的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包含了在原有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以繼承與創新有機統一的思想理論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不是一種“另起爐灶”的理論體系,而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已有的理論架構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解析為前提和基礎,做出進一步的理論解析和哲學思考,從而形成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新的理論成果。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還體現在以新的理論構建解析中國式現代化在新時代發展與創新過程中形成的新內涵、新特點和新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以新理念、新概念和新命題來不斷研究和分析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是隨著中國人民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而不斷豐富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也必須隨著研究對象的創新發展而形成原創性的理論思考。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準確把握和深刻認識中國人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活動及其創新根基。開展具有原創性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要以中國理論、中國道路的現實情況和中國人民的實踐創新活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使這一原創性具備引領新時代發展和實踐創新的現實意義。
相應地,要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也需要進一步地思考和解析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內在邏輯關系問題。主體性就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要以在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人民的主體性,通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向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講解何為中國式現代化。原創性就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要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民族性、時代性與世界性緊密結合起來,開創出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新的理論范式、敘事方式和表達方式。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而言,其蘊含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一體兩面、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本身就是中國人民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創造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新道路內在地蘊含了鮮明的主體性與豐富的原創性。深入研究與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就必然要強調和堅持從主體性和原創性的視域出發,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系統剖析。因此,注重和強調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邏輯必然。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一方面,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能夠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以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新中挖掘和總結人民群眾的智慧。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立足于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況狀以及中國人民的實踐活動的現代化,而不是其他國家的現代化翻板,因而,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也就決定了要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高度,來準確把握和深入分析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
三、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百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偉績,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斷增強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需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因此,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必須立足于中國人民立場之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堅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榜R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瘪R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貫穿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全過程中,并且起到了根本的指導作用。從本質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也就是一條理論聯系實際的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如果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就會喪失其光明前景以及精神內核。因此,在實踐層面上,我們要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下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層面上,更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科學準確地剖析和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從主體性的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提供了關鍵的理論工具。習近平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強大生命力,表明馬克思主義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瘪R克思主義準確地認識和指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和發展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理論主體,確保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能夠準確地把握住當代中國社會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規律??梢?,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集中彰顯于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的繼承與發展。從原創性的角度來看,要呈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時代發展形成新的理論內涵和哲學思考?!案母镩_放以來的當代中國哲學,是在實現自身的思想解放和推進哲學的觀念變革中不斷地進行哲學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理論源頭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起點,正如習近平強調指出的:“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睋Q言之,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以主體性和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
以不忘本來為基礎,不斷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的歷史傳承中創造了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鮮明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治理觀念、“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以及天下大同的精神追求等諸多優秀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開創和發展提供了深遠的歷史基底。不忘中華民族的文化本來,就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中提煉和升華出能夠有效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思想理念,“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括、新范疇、新表述,引領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追求,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其他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相區別的鮮明標識。強調和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就需要深刻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時代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首先就體現在區別于其他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用其來深刻剖析和研究中國式現代化,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賦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為強大、最為深刻的民族底色和文化底蘊。因此,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要自覺認同和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使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精華融入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中去。同時,不忘本來還包含了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推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發展。堅持不忘本來,并不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直接照搬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中,而是要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文明所蘊含的文化基因與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情況緊密結合起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理論活力,從而以原創性的理論視角和文化理念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傊?,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需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本來”的關鍵作用,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發展和有機轉化,從而以具有主體性和原創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研究與闡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化、現代化,讓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化,不斷增強與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主體性。
以借鑒吸收外來為參考,不斷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既要立足本來,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還要借鑒吸收外來,在與不同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和理論思想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從而不斷增強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是以人類社會既有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基礎的,并在對其進行辯證肯定地理解和把握的過程中,推動人類社會哲學社會科學概念、理念、命題和理論思想的創新與變革,從而賦予哲學社會科學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性繼承和吸收人類關于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理論??梢哉f,如果固步自封、閉門造車,拒絕承認和吸收人類社會既有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精華內容,那么馬克思主義就不會誕生,不會不斷創新發展,更不會引領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對于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構建與實踐的推進,就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辯證地認識和吸收外來文化理念和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過程,而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更是如此。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要自覺地將國外其他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的有益內容,學習借鑒過來,使其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賦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新的生機和活力。從主體性的角度來看,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學習借鑒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有益部分,同時要注重在吸收外來的過程中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主體,將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中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有積極作用的理論成果,融入到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去。從原創性的角度來看,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積極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是我們進一步創造新的人類文明的必然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堅持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有益內容與當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反映和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新要求、新內容、新特點,來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以面向未來為目標,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永不過時,之所以不斷彰顯生命力與時代價值,指導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具有面向未來、開拓創新的理論特質。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在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就要面向未來,始終堅持和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特質。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總結而成的科學理論與實踐創新,是當代中國實現現代化愿景的必然選擇。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具有深刻的實踐性和科學性。因而,必須要以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來研究與闡釋面向未來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一方面,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的基礎上,致力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創新和未來展望,從而為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提供科學先進的理論支撐。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不僅僅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和價值進行深入剖析和準確把握,還要以前瞻性的視角來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發展?!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也是我們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工具和理論遵循。我們要堅持構建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新理論成果為理論指導,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另一方面,面向未來,針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時代發展和前進方向,以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理論生成于實踐,同時又指導著新的實踐活動。當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百年奮斗,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人民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接續奮斗的堅實基礎。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需要進一步將中國人民所創造的新的發展成就和實踐經驗,凝練、歸納、總結成具有深刻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理念和命題,并使其回歸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活動中去,使中國人民在科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的有機互動中不斷創造新的成就。從中國的發展來看,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既需要深入研究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問題,還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堅持和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問題。從世界歷史的發展來看,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思辨與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來向世界講清當代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
本文載于《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5期
文章來源:“哲學中國”微信公眾號2023-10-20
參考注釋請參見原文。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閱讀導引
一、準確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深刻內涵與特征
二、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三、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成果,深入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課題和時代任務。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和原創性是在研究與闡釋一個個具體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彰顯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內容。要增強并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既要厘清何為主體性與原創性以及何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還要準確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內在邏輯關系。以此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用唯物史觀特別是其大歷史觀來觀察、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并堅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過程中,為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新時代的道理學理哲理支持和通透的理論邏輯。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主體性;原創性
現代化問題研究是幾個世紀以來,中外學界聚焦的熱點主題,各種觀點見仁見智。世界現代化在17—19世紀,只有歐美一種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但分兩種類型,英法美等先發內生型和德意日等后發外生型)。20世紀上半期,世界現代化逐漸突破歐美資本主義單一模式,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現代化模式更加豐富多彩。習近平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秉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秉h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近年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熱點主題和討論焦點,但對其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研究顯然重視不夠、挖掘不深。習近平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敝袊浆F代化理論與實踐本身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深刻的原創性特征,同時這種主體性和原創性也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支撐。因此,深入研究和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必須不斷增強并突顯其主體性和原創性,這對于全面理解、準確把握和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而更好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準確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深刻內涵與特征
要準確理解、深入研究和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首先要思考與闡釋何為主體性與原創性這一基礎問題與元哲學問題,特別是唯物史觀中的主體性和原創性問題。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又是一個緊跟時代發展的實踐問題。馬克思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笨梢?,對對象、現實、感性,要從感性的人的活動、從社會實踐、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這也是理解人的主體性的關鍵,同時人在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必然地會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創造出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事物,從而彰顯人的原創性。因此,要深刻把握何為主體性與原創性,就需要以現實的人為立足點,在人的社會實踐中充分挖掘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深刻內涵。
主體是人,但不能說人自然就是主體。主體性從根本上講就是人的主體性。主體性是主體在改造主客觀世界的活動中,與主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實現雙向發展的特性。從主客體特別是主-客-主的關系來看,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實現了主體與客體、主體與主體間的相互運動,從而表現出了人的主體性。人要彰顯其主體性就必然需要與主客體相互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人的主體性就具體表現成了人的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自主性是人的自主意識的外化,即作為主體的人能夠認識到自己與其他事物的不同并突顯自主意識,譬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六經注我”、普羅泰哥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等;自為性即在自主性的基礎上能夠自覺地通過有目的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改造主客觀世界;選擇性是對自為性的進一步深化,即人在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選擇;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的最高形式,即人不僅能夠觀察世界,還能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創造自然世界沒有的新事物??梢?,作為主體的人必定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自主自覺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推動歷史發展的關鍵作用,同時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下人的主體性又有著特殊的內涵和規定。因此,針對不同的側重點,主體性有著不同的基本類型。其一,實踐主體性。身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要達到生存的基本條件就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創造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在這一過程中人就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彰顯了實踐主體性;其二,認知主體性。存在于社會當中的人,在其與自然、社會等對象的交往實踐過程中,形成一個認知的過程,使人不斷實現從不知到知、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相對的知到絕對的知的升華和轉變。其三,評價主體性。人不僅是認識和改造主客體對象的主體,還是評價主客體對象及其發展變化的主體。其四,決策主體性。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出選擇,必然也會相應地做出決策,體現決策主體性??傊?,人能夠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將意識與物質有機地統一起來,在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的過程中,不斷推動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自身的發展。
原創性是作為主體的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動地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必然結果,是人的主體性的延伸和升華,有主體性才有原創性,沒有主體性就沒有原創性。習近平指出:“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崩碚摰膭撔峦醋杂谏鐣嵺`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社會實踐飛躍到新的發展階段。原創性不僅僅包含著基本的創新性——繼承基礎上的發展,還著重強調這種創新是首創的、區別于他人的創新——即從無到有的創新。因此,對于哲學社會科學而言,原創性也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所謂原創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通過對一定社會的實踐活動的總結和凝練,創造出以往沒有的概念、范疇、命題和方法。另一方面,原創也不是完全的“另起爐灶”,而是在已有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之上,結合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繼承基礎上發展,使其形成新的理論內涵、命題、方法和特點??梢?,一種理論的原創性往往體現在一定的歷史場域之中,脫離了歷史和實踐而憑空捏造的創新發展是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的。同時,實現一定的原創需要在以往的理論體系之上,結合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內容實現新的理論飛躍。因此,原創性必須立足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實踐發展的現實需求作為一定理論的創新方向,從而達到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創性理論。
回答主體性與原創性的相關問題,不僅要研究何為主體性與何為原創性的基本問題,還內在地包含了為何要同時強調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問題,即主體性與原創性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問題。一種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來源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最終也必將回歸于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梢哉f,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行為和目的是聯系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橋梁。馬克思對此早就給出了回答:“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笨梢?,人“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理解和把握主體性與原創性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的鑰匙。一方面,突顯主體性是增強原創性的前提。主體性強調人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理論體系和方法才能具有原創性。另一方面,原創性是主體性的凸顯。具有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必然是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和總結的實踐智慧,是人在發揮其主體性的過程中其思想精髓的體現。因此,主體性與原創性是相互建構、相互推進的邏輯關系,人在追求真理和現實價值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的過程中,必然會推動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有機互動與辯證統一。
二、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了文化主體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開辟并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敝袊浆F代化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極其重要的內容,深入理解、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就要從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從做好主題教育的高度,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深入思考、系統闡釋。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與創新息息相關的,只有從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思考,才能全面、準確、科學地理解、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從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來思考、研究和剖析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凝聚集體智慧和創新的理論結晶和實踐指引,是中國人民探索新現代化進程,推動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首先就要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和闡釋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建構具有主體性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向中國人民以及世界人民講清和釋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使中外人民群眾了解到當代中國要走的現代化道路何以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污染之路與霸權之路。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充分把握和發揮主體性,將人的自覺能動性與這一研究與闡釋工作緊密聯系起來。習近平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痹鰪娭袊浆F代化研究與闡釋主體性的關鍵,就在于要堅持從主體出發,善于用中國話語和中國故事來研究與剖析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和創造性,不斷彰顯其深刻內涵和重大價值。
首先,要注重發揮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一旦缺乏自主性,那么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不僅停留于“學徒狀態”還會陷入混亂的無意識、無目的的狀態。當前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是一項極具熱點的重大理論工程,但是,當一些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重大理論問題以一些新奇的社會熱點問題凸顯的時候,往往就會導致一些不假思索或思考不深的表達隨之產生。這些表達往往缺乏內在的自主性,沒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要注重突顯研究工作的主體性,從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以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視角和敘事方式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不斷賦予和不斷增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鮮明的自主性。
其次,要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自為性。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曾在一段時期是直接借鑒和模仿其他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及其方法,而忽視了作為主體的中國人民的豐富實踐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隨著改革開放與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不斷繁榮發展,學界也逐步認識到,要構建具有主體性與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就必須注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自為性,即強調人民群眾的有目的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開創與發展都是與中國一定社會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現實因素息息相關的,這決定了相關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創新發展,進而推動不斷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的更大成就為行為目的,更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再次,要始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選擇性。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發展的方方面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不僅要增強自主性和自為性,還要突出研究與闡釋的選擇性,即相應的研究與闡釋工作需要針對不同研究內容、不同研究立場、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性質、不同研究方法等進行有目的性的深入分析和認真選擇,選題好有時等于成功了一半。
最后,要不斷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創造性。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是對一定社會實踐活動的反映和總結,并不是簡單直接地“復刻”現實情況,而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概括、理論提升與理論創新,進而指導新的實踐活動。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要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來不斷體現中國人民在探索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中的偉大創新。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現代化,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并推進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結果,具有鮮明的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創新性和優越性??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是“根據新發展階段中國發展的客觀實際……始終在與時俱進中切實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規律問題探索上的一個原創性貢獻。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雙向互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互相成就的理論結晶和實踐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傳統蘇聯現代化模式,強調中國的現代化是充分回應中國社會發展需要和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多年的優秀文化和文明的現代化??梢?,中國式現代化是立足于中國實際,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鑒世界其他國家探索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進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絕不是封閉僵化、自說自話的,只有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充分融入到世界中,順應、追趕和引領時代發展潮流,才能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本身來看,就內在地蘊含著鮮明的原創性,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始終強調和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創性。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就彰顯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能夠在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并將其轉化為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理論體系。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以充分的原創性來剖析中國式現代化,即要站在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來研究和闡釋原創性的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包含了在原有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以繼承與創新有機統一的思想理論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不是一種“另起爐灶”的理論體系,而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已有的理論架構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解析為前提和基礎,做出進一步的理論解析和哲學思考,從而形成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新的理論成果。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還體現在以新的理論構建解析中國式現代化在新時代發展與創新過程中形成的新內涵、新特點和新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以新理念、新概念和新命題來不斷研究和分析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是隨著中國人民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而不斷豐富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也必須隨著研究對象的創新發展而形成原創性的理論思考。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準確把握和深刻認識中國人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活動及其創新根基。開展具有原創性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要以中國理論、中國道路的現實情況和中國人民的實踐創新活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使這一原創性具備引領新時代發展和實踐創新的現實意義。
相應地,要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問題,也需要進一步地思考和解析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的內在邏輯關系問題。主體性就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要以在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人民的主體性,通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向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講解何為中國式現代化。原創性就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要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民族性、時代性與世界性緊密結合起來,開創出研究中國式現代化新的理論范式、敘事方式和表達方式。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而言,其蘊含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一體兩面、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本身就是中國人民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創造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新道路內在地蘊含了鮮明的主體性與豐富的原創性。深入研究與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就必然要強調和堅持從主體性和原創性的視域出發,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系統剖析。因此,注重和強調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工作的邏輯必然。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一方面,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能夠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必須以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新中挖掘和總結人民群眾的智慧。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立足于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況狀以及中國人民的實踐活動的現代化,而不是其他國家的現代化翻板,因而,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也就決定了要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高度,來準確把握和深入分析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
三、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百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偉績,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斷增強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需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因此,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必須立足于中國人民立場之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堅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榜R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瘪R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貫穿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全過程中,并且起到了根本的指導作用。從本質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也就是一條理論聯系實際的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如果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就會喪失其光明前景以及精神內核。因此,在實踐層面上,我們要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下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層面上,更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科學準確地剖析和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從主體性的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提供了關鍵的理論工具。習近平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強大生命力,表明馬克思主義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瘪R克思主義準確地認識和指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和發展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理論主體,確保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能夠準確地把握住當代中國社會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規律??梢?,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集中彰顯于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的繼承與發展。從原創性的角度來看,要呈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時代發展形成新的理論內涵和哲學思考?!案母镩_放以來的當代中國哲學,是在實現自身的思想解放和推進哲學的觀念變革中不斷地進行哲學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的”,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創新的理論源頭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起點,正如習近平強調指出的:“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睋Q言之,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以主體性和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
以不忘本來為基礎,不斷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的歷史傳承中創造了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鮮明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治理觀念、“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以及天下大同的精神追求等諸多優秀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開創和發展提供了深遠的歷史基底。不忘中華民族的文化本來,就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中提煉和升華出能夠有效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思想理念,“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括、新范疇、新表述,引領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追求,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其他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相區別的鮮明標識。強調和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就需要深刻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時代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首先就體現在區別于其他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用其來深刻剖析和研究中國式現代化,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賦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為強大、最為深刻的民族底色和文化底蘊。因此,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要自覺認同和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使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多年文明的文化精華融入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中去。同時,不忘本來還包含了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推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發展。堅持不忘本來,并不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直接照搬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中,而是要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文明所蘊含的文化基因與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情況緊密結合起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理論活力,從而以原創性的理論視角和文化理念來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傊?,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需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本來”的關鍵作用,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發展和有機轉化,從而以具有主體性和原創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研究與闡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化、現代化,讓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化,不斷增強與凸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主體性。
以借鑒吸收外來為參考,不斷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既要立足本來,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還要借鑒吸收外來,在與不同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和理論思想的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從而不斷增強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是以人類社會既有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基礎的,并在對其進行辯證肯定地理解和把握的過程中,推動人類社會哲學社會科學概念、理念、命題和理論思想的創新與變革,從而賦予哲學社會科學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性繼承和吸收人類關于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理論??梢哉f,如果固步自封、閉門造車,拒絕承認和吸收人類社會既有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精華內容,那么馬克思主義就不會誕生,不會不斷創新發展,更不會引領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對于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構建與實踐的推進,就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辯證地認識和吸收外來文化理念和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過程,而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更是如此。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要自覺地將國外其他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的有益內容,學習借鑒過來,使其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賦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新的生機和活力。從主體性的角度來看,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學習借鑒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有益部分,同時要注重在吸收外來的過程中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主體,將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中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有積極作用的理論成果,融入到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去。從原創性的角度來看,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積極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是我們進一步創造新的人類文明的必然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堅持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有益內容與當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反映和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新要求、新內容、新特點,來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主體性與原創性。
以面向未來為目標,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與原創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永不過時,之所以不斷彰顯生命力與時代價值,指導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具有面向未來、開拓創新的理論特質。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在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就要面向未來,始終堅持和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特質。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總結而成的科學理論與實踐創新,是當代中國實現現代化愿景的必然選擇。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具有深刻的實踐性和科學性。因而,必須要以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來研究與闡釋面向未來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一方面,要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的基礎上,致力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創新和未來展望,從而為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提供科學先進的理論支撐。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不僅僅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和價值進行深入剖析和準確把握,還要以前瞻性的視角來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發展?!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也是我們研究與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工具和理論遵循。我們要堅持構建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新理論成果為理論指導,不斷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主體性。另一方面,面向未來,針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時代發展和前進方向,以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理論生成于實踐,同時又指導著新的實踐活動。當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百年奮斗,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人民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接續奮斗的堅實基礎。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與闡釋工作,需要進一步將中國人民所創造的新的發展成就和實踐經驗,凝練、歸納、總結成具有深刻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理念和命題,并使其回歸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活動中去,使中國人民在科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的有機互動中不斷創造新的成就。從中國的發展來看,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既需要深入研究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問題,還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堅持和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問題。從世界歷史的發展來看,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與闡釋的原創性,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思辨與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來向世界講清當代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
本文載于《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5期
文章來源:“哲學中國”微信公眾號2023-10-20
參考注釋請參見原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