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我國哲學學科的重要學術機構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歷任所長為潘梓年、許立群、邢賁思、汝信(兼)、陳筠泉、李景源、謝地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 <詳情>
哲學專業書庫的前身是哲學研究所圖書館,與哲學研究所同時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圖書館合并之后將其劃為哲學所自管庫,從此只保留圖書借閱流通業務,不再購進新書。
2009年1月16日,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哲學專業書庫正式掛牌。
<詳情>2023年9月20日下午2點-5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在931會議室舉辦了徐碧輝/梁梅研究員榮休報告會。報告會由美學研究室盧春紅研究員主持,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研究員、副所長馮顏利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會長高建平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成建華研究員、杜國平研究員、陳霞研究員、洪軍研究員、畢芙蓉研究員、詹文杰研究員、人事處處長鑒成老師、科研處副處長許國榮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林琳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陳凌霄老師、以及哲學研究所美學學科全體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在第一項議程中,張志強所長回顧了與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在哲學研究所一起共事的經歷,肯定了兩位研究員在本專業領域取得的學術成就以及為哲學所美學學科的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也展望了美學學科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在當下所面臨的良好發展機遇,認為尤其是梁梅研究員主要研究的設計美學與實踐結合最為緊密,仍有廣闊發展空間和需求,因此希望兩位研究員能夠退而不休,積極參與室里與所里的各項學術活動,繼續為美學學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馮顏利副所長從美學的學科本質切入,認為美學最獨特之處在于展現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追求,也由此強調了美學學科在中國思想文化的歷史發展中所遇到的不可多得的機遇。在中國當下的學科進展中,美學已然成為顯學,相比其他學科,美學學科各專業在未來也會迎來更好的發展空間。因此,希望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今后能繼續參與哲學所的各項學術活動,繼續發揮自己在美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引領作用。
高建平會長從學會的角度肯定了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這些年來對中華美學學會做出的貢獻。在歷任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副會長期間,徐碧輝研究員為學會學術交流活動的順利進行、學會事務的正常運轉付出了大量精力、做了很多工作;梁梅研究員在擔任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設計美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期間也積極推進了設計美學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今后,希望二位研究員在從事學術研究之余還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會的工作事務中來。
在第二項議程中,徐碧輝研究員首先以“我與美學”為題,對自己的學術研究經歷做了分階段的回顧,重點講述了自己于1979年進入大學之后如何從一個懵懂的青澀學子,通過閱讀李先生《美學論集》、《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等著作而喜歡上了美學,最終走上了通向美學專業的求學之路;1993年博士畢業分配到哲學所美學室工作后,又如何通過進一步研讀李先生的后續著作和追蹤不同角度的研究文章而將實踐美學確定為自己此后的學術研究方向。徐碧輝研究員最后總結道,從事研究工作的這些年來,自己的學術著作與論文主要是圍繞這一方向進行的,退休后還會繼續沿著這一學術路徑拓展與延伸。
梁梅研究員則以“我與設計美學”為題,回顧了自己由對設計理論的關注轉向研究美學的經歷。梁梅研究員認為,2000年調入哲學所美學室從事設計美學研究工作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當時的室主任滕守堯老師的課題“知識經濟時代的美學與設計”需要設計理論專業的研究人員,而她則因為參與這一課題而來到了美學室。對于美學理論以及設計美學的專業知識是在調入美學室之后才集中補充的。在這一過程中,哲學所給予了研究人員相當大的包容性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感念之余,梁梅研究員總結道,研究設計美學的最大收獲在于,不僅拓展了學術研究的視野與空間,也讓自己學會了如何以審美的態度面對人生。
在第三項議程中,成建華研究員、杜國平研究員、陳霞研究員、畢芙蓉研究員、詹文杰研究員、曲康維助理研究員分別回憶了和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進行學術交流與日常交往的點點滴滴,肯定了兩位老師令人如沐春風般的美學修養,同時感謝哲學所舉辦這樣一個充滿溫情的榮休儀式,也為不同學科之間提供了難得的進行跨專業交流的機會,并希望兩位老師經?;貋斫涣?,加強學科之間的思想碰撞與思路激發。林琳研究員回顧了曾經在美學室當研究生期間受到的兩位老師的教誨與關照,并借此機會表達感謝之意!陳凌霄老師回顧了以往在期刊稿件的組織過程中兩個老師給予的幫助與支持,還希望以后能在這方面繼續向兩位老師請教。人事處鑒成老師和科研處許國榮老師也回顧了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在日常的學術管理事務中對于人事和科研部門的支持,并對她們的付出表示感謝!李賀、孔天伊、張珂欣等美學室的同學則回顧了徐碧輝、梁梅兩位老師對他們在學習上的指導與生活上的關懷,并借此機會表達對兩位老師的感恩與敬意!
最后,盧春紅研究員回顧了自己自2011年來到哲學所美學室后與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長達12年同室相處的經歷,而自己因為這一相識相知的交往過程在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兩個方面擁有了切實的收獲。在專業上,兩位老師的交流與激發讓自己開闊了眼界、增長了學識;在生活上,兩位老師的關心與照顧,讓自己得以維持積極而又平和的心境。借這一特殊機會,向兩位老師表達真誠謝意!祝愿她們在榮休后的人生階段展示更亮麗的風采!
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
2023年10月5日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506
傳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2023年9月20日下午2點-5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在931會議室舉辦了徐碧輝/梁梅研究員榮休報告會。報告會由美學研究室盧春紅研究員主持,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研究員、副所長馮顏利研究員、中華美學學會會長高建平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成建華研究員、杜國平研究員、陳霞研究員、洪軍研究員、畢芙蓉研究員、詹文杰研究員、人事處處長鑒成老師、科研處副處長許國榮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林琳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陳凌霄老師、以及哲學研究所美學學科全體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在第一項議程中,張志強所長回顧了與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在哲學研究所一起共事的經歷,肯定了兩位研究員在本專業領域取得的學術成就以及為哲學所美學學科的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也展望了美學學科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在當下所面臨的良好發展機遇,認為尤其是梁梅研究員主要研究的設計美學與實踐結合最為緊密,仍有廣闊發展空間和需求,因此希望兩位研究員能夠退而不休,積極參與室里與所里的各項學術活動,繼續為美學學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馮顏利副所長從美學的學科本質切入,認為美學最獨特之處在于展現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追求,也由此強調了美學學科在中國思想文化的歷史發展中所遇到的不可多得的機遇。在中國當下的學科進展中,美學已然成為顯學,相比其他學科,美學學科各專業在未來也會迎來更好的發展空間。因此,希望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今后能繼續參與哲學所的各項學術活動,繼續發揮自己在美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引領作用。
高建平會長從學會的角度肯定了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這些年來對中華美學學會做出的貢獻。在歷任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副會長期間,徐碧輝研究員為學會學術交流活動的順利進行、學會事務的正常運轉付出了大量精力、做了很多工作;梁梅研究員在擔任中華美學學會副秘書長、設計美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期間也積極推進了設計美學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今后,希望二位研究員在從事學術研究之余還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會的工作事務中來。
在第二項議程中,徐碧輝研究員首先以“我與美學”為題,對自己的學術研究經歷做了分階段的回顧,重點講述了自己于1979年進入大學之后如何從一個懵懂的青澀學子,通過閱讀李先生《美學論集》、《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等著作而喜歡上了美學,最終走上了通向美學專業的求學之路;1993年博士畢業分配到哲學所美學室工作后,又如何通過進一步研讀李先生的后續著作和追蹤不同角度的研究文章而將實踐美學確定為自己此后的學術研究方向。徐碧輝研究員最后總結道,從事研究工作的這些年來,自己的學術著作與論文主要是圍繞這一方向進行的,退休后還會繼續沿著這一學術路徑拓展與延伸。
梁梅研究員則以“我與設計美學”為題,回顧了自己由對設計理論的關注轉向研究美學的經歷。梁梅研究員認為,2000年調入哲學所美學室從事設計美學研究工作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當時的室主任滕守堯老師的課題“知識經濟時代的美學與設計”需要設計理論專業的研究人員,而她則因為參與這一課題而來到了美學室。對于美學理論以及設計美學的專業知識是在調入美學室之后才集中補充的。在這一過程中,哲學所給予了研究人員相當大的包容性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感念之余,梁梅研究員總結道,研究設計美學的最大收獲在于,不僅拓展了學術研究的視野與空間,也讓自己學會了如何以審美的態度面對人生。
在第三項議程中,成建華研究員、杜國平研究員、陳霞研究員、畢芙蓉研究員、詹文杰研究員、曲康維助理研究員分別回憶了和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進行學術交流與日常交往的點點滴滴,肯定了兩位老師令人如沐春風般的美學修養,同時感謝哲學所舉辦這樣一個充滿溫情的榮休儀式,也為不同學科之間提供了難得的進行跨專業交流的機會,并希望兩位老師經?;貋斫涣?,加強學科之間的思想碰撞與思路激發。林琳研究員回顧了曾經在美學室當研究生期間受到的兩位老師的教誨與關照,并借此機會表達感謝之意!陳凌霄老師回顧了以往在期刊稿件的組織過程中兩個老師給予的幫助與支持,還希望以后能在這方面繼續向兩位老師請教。人事處鑒成老師和科研處許國榮老師也回顧了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在日常的學術管理事務中對于人事和科研部門的支持,并對她們的付出表示感謝!李賀、孔天伊、張珂欣等美學室的同學則回顧了徐碧輝、梁梅兩位老師對他們在學習上的指導與生活上的關懷,并借此機會表達對兩位老師的感恩與敬意!
最后,盧春紅研究員回顧了自己自2011年來到哲學所美學室后與徐碧輝、梁梅兩位研究員長達12年同室相處的經歷,而自己因為這一相識相知的交往過程在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兩個方面擁有了切實的收獲。在專業上,兩位老師的交流與激發讓自己開闊了眼界、增長了學識;在生活上,兩位老師的關心與照顧,讓自己得以維持積極而又平和的心境。借這一特殊機會,向兩位老師表達真誠謝意!祝愿她們在榮休后的人生階段展示更亮麗的風采!
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
2023年10月5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版權所有